念完大學四年,還要念研究所?
Photo by Cassidy Kelley/StockSnap.io
在臺灣的教育及環境壓力下,多數大學生仍無法在畢業前確立未來的方向,因而選擇繼續往上讀研究所。然而隨著大學錄取門檻日益降低,在這大學生、碩士生滿街跑的時代,研究所學歷似乎變成基本配備而非優勢。今年五月,FinxChance 邀請到政大金融所的邱宇辰學姊,以及政大財管所的張軒瑜學長,與我們分享他們在科系上做的抉擇、以及研究所學歷對未來職涯的幫助。
此文已受受訪者同意刊登,版權所有,如欲轉載,請註明出處
政大金融所和財管所有什麼差別?
金融所整體來說較偏財工,課程大多和偏衍生性金融商品和期貨選擇權定價相關。另外,金融所還分金管組和財工組,兩個組沒有很大差別,必修只差一門,整體都偏財工,注重數學運算。金融所碩一的課較重,會學程式語言 VBA、sas 和 MATLAB。若大學沒修過程式相關課程,一開始會有點辛苦,需要多練習,建議可以在大學時先自行翻翻書。金融所常有機會參加財務競賽,例如有堂課就是跟群益合作的競賽,每個禮拜都會操作選擇權、擬定交易策略,每周都要討論這個禮拜要看空還看多,並提出理由,然後再用 VBA 去計算損益,是屬於比較實務的課程。另外,亦可以參加個人的投資競賽,例如第一科大常會舉辦類似比賽,對投資有興趣的都可以去試試看。
財管所則偏向公司治理和公司評價,例如算出個股合理定價和代理人問題。程式語言方面,財管所只會在碩一上學 sas,之後就比較少碰到程式語言。然而,財管所每個禮拜都需要研讀很多個案及論文,都是十幾頁 A4 的英文 paper,所以大學時期可以先好好訓練一下英文能力。另外,每堂課幾乎都有兩三個報告,課程會有很多開放性討論,大家都會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彼此激勵思考、創造新的想法,思考上也能更面面俱到,與人溝通亦是進入職場後必備的軟實力。
Photo by Leeroy/StockSnap.io
研究所跟大學有什麼差異?念研究所可以學到什麼?
從學習的方面來看,在大學裡學到的東西,到研究所會更偏理論,而大學通常很難理解學這些要做什麼,但到研究所時你會有個更宏觀的概念。另外,大學和研究所做報告的方式也很不一樣,大學的報告常常只是查資料、整理,接著就上台報告了,但研究所的報告必須做出自己的觀點,這才是你跟別人不同的地方。而且很多資料上網查不到,問題也通常沒有標準答案,你必須從數據中分析出屬於自己的東西,並用數據去佐證自己的說法,所以必須要學會獨立思考和邏輯推論的能力,進而說服他人相信你。
Photo by pressfoto/Freepik
有沒有念研究所,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會有很大的差別嗎?
基本上薪資的差距是一定有的,大學和研究所薪資差最多是儲備幹部,外商的薪資通常會比本土的好,但就連本土的 MA 都要碩畢,其他職務就差大概三四千,但以後升遷的職位仍然會有差,有念研究所的升遷品質和前景通常是較好的。
Photo by Redd Angelo/StockSnap.io
對於大學生有什麼樣的職涯建議?
增加自己的學經歷,你可以這麼做
學習程式語言 Fintech 讓寫程式更夯,也讓跨領域的人才很缺乏。可以先去修習 sas 或 VBA 等相關的課程,Excel 亦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雖然企業不一定會用,但其實程式語言的邏輯大同小異,而且研究所一定會用到,以後工作也需要整理數據,例如屬性或量化資料分群,速度要快的話都一定要用程式解決。
參加實習 FinxChance 課本不太會教實務,而實習可以看到更全面的體系,公司也會從實習經驗看出你有沒有為你的目標努力。一開始可以從比較小家的公司嘗試,至少可以知道自己想要走哪條路。外商通常超級熱門,因為若實習表現良好,就有機會可以直接轉為正職,而且好公司可以幫助你找到後面的實習。另外,也可以多利用學校資源,例如 的企導計畫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由學校或系所的立場去做接觸,更可以吸引企業的注意,但若用個人的名義比較難讓公司注意到你。
參加競賽 競賽的部分,能去就去,要多做才能從中學到東西,這些東西才是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例如中央有 CFA 競賽,是全國一個蠻重要的比賽,裡面會有 CFA 的委員親自教你們,會是很扎實的訓練,而且有人帶領會比自己摸索容易很多。
提升英文能力 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非常重要,未來想要進外商的人就更不用說了,尤其要可以真的開口溝通、敢講。多益成績最好是能 950 以上。可以去參加學校的 English corner,或是參加親善的活動,多跟外國人交朋友。
其他 可以參加學術性社團,例如證券研究社,或是聽演講及參加 Coffee Chat 這樣的活動,不斷聽別人講,且自己去做,才會知道自己的路大概在哪,亦可以嘗試自己小額投資看看,會對市場比較有感覺。
這學期的 Coffee Chat 又要準備開始了,有興趣的同學請密切關注 FinxChance 粉絲專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