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中大財金系友與職涯工作小組 FinxChance

【採訪專欄】最小阻力之路—林梓聖學長

「有時繞路不見得是拖累,或許可以引領你到新的真理、培養看待事情不同的角度。當你累積足夠的經驗,便有更好的判斷力和膽量做出決定。」這次邀請到Uber企業版總經理—林梓聖學長與我們分享他不一樣的人生故事。


從業務到總經理:能力從何處來?


學長畢業後先後去印度、中東就職。在中東時負責產品推廣及貿易談判職務。學長認為產品推廣的業務核心價值是透過專人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將產品的價值展現出來,以讓客戶感同身受為目的;而貿易談判則是另一種溝通協商,需要把公司和顧客之間串連起來,利用彼此的長處互相合作達到彼此雙贏。


回台灣後,學長目前在Uber企業版擔任總經理。「總經理的一天是由一個接著一個的會議組成」學長說,「與行銷討論即將要舉行的活動;與業務討論目前的達標率;與人資討論可能要fire哪個同事...開玩笑的,就是透過會議確認每個部門有完成當前的目標,並協助問題處理、不同部門彼此合作。」


至於大家最關注的如何培養相關能力,學長說自己從大學時便不會侷限自己。例如除了財金本科課程,時常可以在文院發現他的身影,不同的課程累積日後職場最需要的「談資」;也擔任系代、參與熱舞社培養自己的協作能力。此外,學長還會藉由「面試」來檢驗自己缺乏的能力。「當人資問我你帶過最大的團隊是幾人,而我回答38人時,我就意識到了可能我缺乏領導大型團隊的經驗,而可能這就是日後我可以去加強的地方。」


勇敢踏出舒適圈,不能缺少「差異」的人生

當我們詢問到為何第一份工作選擇到印度新創,學長笑說:「因為差異夠大」,並進一步補充:「我喜歡工作之間差異夠大,印度跟台灣很不一樣、中東又與印度不一樣,我最後回到Uber,Uber是美商,跟中東又有很大差異,我喜歡跨出舒適圈。」


學長毅然選擇到海外工作設立新的起跑點,探索當地社會不同的實際樣貌。「印度像是打開一個人韌性的極限,住宿環境像是身處軍營、安全問題也要注意,我還曾經食物中毒,從60公斤瘦到45公斤,真的是每天都在求『survive』;中東的生活其實很chill,他們很多人會在河邊就抽著水煙,也很注重work-life balance;而杜拜偏物質導向,氣場和準備程度需要充足,這個直接影響他們對你的觀感;以色列則因為實用主義的原因,讓他們習慣對事物抱持疑問並追根究柢尋找答案,很在意對於問題解決有實際的justify。」


最後,有關於踏出舒適圈,學長認為是因為想要「成長」、認為既然在舒適的環境無法達成此目標,才決定去「跳脫」。人在不舒適的環境,才會成長得快,在那種環境,即便跌倒、失敗,都是在前進,更不用說有機會成功的期待。唯有要特別銘記務必保持彈性。未來的未知度很高,需要保持彈性才能夠不斷獲得,如果過於僵直會失去更多的機會。



「跳脫舒適圈僅是結果,核心始終來自於成長」



20歲:走出最小阻力之路——不是破壞而是創造


今年正巧屆於學長從中央畢業的第十年,演講的最後,學長以自己這一路走來的寶貴經歷濃縮成三點建議給我們 20s:

  1. 「Don’t settle.」20s是體力與學習力都最好的時間,盡可能利用這個年紀才有的天賦,挑戰自我、嘗試有興趣的事情。

  2. 不用去憂心未來要做什麼。我們不可能從20年的經驗去決定未來八十年要做什麼。我們只需要「找到方向」,然後向前走,未來自然而然就會更加清晰了。

  3. 「溪水擁有一個完整的河床可順暢地流向目的地,但當無法順利抵達終點時,突破既有的結構是相對不容易的。我們要做的不是破壞原本的結構,而是『創造』。創造一個新的結構使得溪水流向我們希望的終點。」最小阻力的概念是擺脫所謂對抗,創造一條新的道路引領自己用最小的力氣到達終點


2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